作者序 余20歲那年的暑假,和三位同學一起去阿里山旅行,看到巨大的神木,算是開了眼界。之後的歲月又愛上登山活動,在台灣得天獨厚的高山環境中,陸陸續續看到更多的神木、巨樹。隨著年齡日增、馬齒徒長,台灣的神木、巨樹看得差不多了,進而對大陸的神木、巨樹感到興趣與關注。凡是有關的資訊,或是我旅遊所到之處,都會對當地的樹王或古樹名木探視一番。歷經四十幾年歲月,總算把海峽兩岸知名的神木、樹王、古樹名木、巨樹也巡禮得差不多了。我不是植物學家,也不是森林學家,當初壓根兒沒想到出這方面的書,有一天看到阿里山神木竟然倒塌的消息,讓我驚愕與失落。神木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更是短暫有限,想到我有與它合照的相片,親近過兩岸神木、巨樹或樹王最多的人大概就是我,有這麼多的相片與資料,如果沒有彙整公諸於世,轉眼隨著我的消逝而湮沒,真是浪費又可惜了!於是有了出書的念頭。
走進巨木的世界,有如跨越時光、回到遠古洪荒的時代,數十年生命的人,擁抱數千年的大樹,渺小的個體瞻仰巨大的神木,時空交錯、人神共處太奇妙啦!這是我著迷神木巨樹的原因。在台灣這麼小的面積裡,曾同時生長著數十萬株神木巨樹,如今作者估算只剩三百餘株左右。可見人類有多濫墾濫伐、過度使用地球資源,破壞自然環境。據科學家描述:有「地球之肺」之稱的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相當於每分鐘6個足球場大,使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一。現今環境要再繼續孕育出大量的千年巨木,那真是很難了!何況現存的神木巨樹繼續遭遇倒塌、盜伐、焚燒等天災人禍。在全球各地森林銳減之時,大樹的生態與保育工作,更是刻不容緩。我出此書就是要將海峽兩岸現有的巨樹資訊讓世人瞭解,藉著觀光的發展,進而重視環保教育,重視生態,保護巨樹,讓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及地球能療傷復甦,生生不息!也讓後世子孫能像我一樣,走進巨木的世界,看到神奇的自然,學到敬畏自然!
在本書中,看到「神木」、「樹王」、「老樹」、「巨木」等名詞,意義有何不同呢?依據台灣省農林廳(現改為農委會林務局)訂定珍貴老樹之標準為:1、胸徑1.5公尺(胸圍4.7公尺)以上;2、樹齡100年以上;3、特殊(稀有)或具區域代表性樹種。「神木」稱謂的說法不一,有說被當作神明祭拜的巨木就是神木;有說樹齡超過一千年以上的巨木,才能被稱為「神木」;有說樹幹粗10公尺以上的能稱為「神木」。其實「神木」、「巨木」都是超大的樹,封樹為「神木」,有敬畏、崇拜的心理作用,利於巨木的保護。而「樹王」是大陸慣用的稱呼,意指在某一樹種中,樹體最大或樹齡最久之樹木。
而本書中記載樹體的高度、樹幹的胸圍及樹齡等資料是如何而來?依林務局的方法,樹高、胸圍為實測,過去林管處巡山人員在測量樹的胸圍時,有從根部接地的部分來測量、有從離地某一高度來測量,導致測量結果有很大出入。林務局已經通知所轄各林管處,以測量人員胸部高度為標準,大約是離地130 公分處來測量樹的胸圍。
要算樹木的年齡,最真實的方法是鋸斷樹幹來算年輪,但這樣一株樹木就完蛋了。一般林業單位或學者專家都使用「生長錐」插入樹的髓心部位,抽出一條圓形木條,再據以核算年輪有多少,進而推算出神木幾歲了。如果碰上神木有中空或大樹洞的情況,又如何算呢?因此神木的樹齡幾乎都是推算出來的,林政單位以達觀山巨木為平均值,求出紅檜胸圍每1公尺其年齡約155年,扁柏生長更緩慢,長粗1公尺得花200年。本書資料大部分是管理單位提供的數據,其餘部分是作者按上述原則測量得知。
余遊走大樹之間40餘年,所見大樹難以計數,僅擇知名性、代表性、區域性、稀有性足夠的公諸於世。因才疏學淺、外行充內行,尚祈諸君海涵及指正,不勝感激!
方存忠 誌於台灣新竹市2014.5.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