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推薦-基金革命

 

推薦-基金革命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基金開始革命,您的理財計劃也要革命了!做您自己基金的主人吧! 存錢沒有錯、是年代錯了!這個時代的錢,需要「被管理」,而不是「被保管」。資產管理是資產的基本需求,投資理財的黑箱,已被數位金融打開了。所有理財行為都從3C做起,擁抱數位金融跟上時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宗聖


  

  現任

  元大投信總經理

  中華民國投信暨投顧公會理事暨兩岸及國際事務委員會召集人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

  台灣註冊財務策畫師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華潤元大基金董事

  

  學歷

  中國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財務企管碩士

  

  經歷&著作

  曾獲2008~2015年亞洲資產管理雜誌台灣區年度最佳執行長共七次,2009年第十屆證券暨期貨金彝獎──傑出企業領導人才獎,著有《商品期貨ETF──創新與實務》、《創世紀產品──槓桿/反向ETF》等四十多本金融專業書籍,及「資產管理雙月刊」〈創刊至今〉。

  

黃漢昌

  

  現任

  元大投信客戶服務部協理

  

  學歷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學士

  

  經歷&著作

  曾任寶來投信行銷企劃處協理,元大投信電子商務部協理,國內率先推廣日日扣機制的先驅,也是基金定期定額策略交易平台的創始者之一,元大投信基金理財教室的主辦人、講師,積極倡導基金策略化交易降低投資風險創造財富。


 

目錄




作者序   FINTECH的啟發與資產管理的變革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5

作者序  電子商務興起更完善的金融科技環境

元大投信客戶服務部協理╱黃漢昌.8

 

前    言  存錢沒有錯、是年代錯了11

這個時代的錢需要「被管理」而不是「被保管」

資產管理是資產的基本需求

投資理財的黑箱已被數位金融打開了

 

第一章 數位金融的啟示31


從集合式管理的共同基金到「基金社群化」的演進

從傳統銷售通路到數位化理財平臺

當數位科技運用到共同基金

「直接金融」取代了「間接金融」的剝削

有專利的投資工具您聽過嗎?

 

第二章 基金為何需要革命、要怎麼革命?49


你一定要知道通路與平臺的差異

徹底認知共同基金的本質

個人資產與金融市場的關係

共同基金如何幫助個人資產成長

 

第三章 投資理財需要的三大功效,您做到哪幾項?..68

「資本保護」:先求不傷身體、再求療效

「現金增益」:多賺一分利、多掙一些錢

「匯率避險」:您的收益被匯率吃掉了嗎?

 

第四章 基金何以是資產的基本需求.96

新的基金的分類方式改變您對基金的認知 (傳統、另類、基金貨幣)

基金貨幣的發明與實現

數位化的基金平臺快速發展

低稅、低成本、高透明的理財工具

「理財顧問」與「自動化理財」解決方案

 

第五章 基金革命催生的理財產品126

高透明低成本的ETF大行其道

現金取代的貨幣產品爆發成長

匯率、利率增益產品逐漸抬頭

純配息不配本金的產品才是主流

 

結    論 基金開始革命,您的理財計劃也要革命了149


做您自己基金的主人吧

所有理財行為都從3C做起

擁抱數位金融跟上時代

 

參考資料 行動化理財工具介紹,元大fintech..160





 




作者序-1           



FIN TECH的啟發與資產管理的變革 劉宗聖




  隨著行動網路及網路社群的發展,行動理財已成為資產管理的顯學,我們談的不只是網路買基金而已,電商的發展最講究的應用場景,搬到投資理財領域,就是各項投資理財業務的改革,從身分認證、各項作業、交易、資產管理及理財產品,都已經出現了質變跟量變,這一波金融科技的改革不只是快速更便利,更加強調使用者體驗、更加透明與直覺,投資理財可以不需要專業知識,也能打造出專家級的資產配置,投資人不需要去預測金融情勢可能的變化,而是在資產組合中已做好了風險控管,自動化的調整資產內容,投資人只要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方式或產品即可,生活留給自己、艱深的金融理論留給專家及系統。

  

  本書提到了許多投資理財的新觀念,投資基金也不在是比較報酬率,主動式基金要經得起市場波動考驗,被動畫的指數投資也需要再加入應用及市場接受度,一個新產品的誕生已經不是基金發行公司努力推銷的責任,應該要結合各產業的資源及客群對新產品的認同及實用性的考量,基金產品不在是獨立於銀行帳戶或證券帳戶的產品,反而成為串聯各帳戶的重要工具,當然對投資人而言是有利的、簡單易懂的才是產品發展的基礎。



  黑天鵝變利多,市場變化不是人可以理解的。2016年對金融市場來說是很有趣且值得紀錄的一年,許多的黑天鵝與跌破眼鏡的重大事件,但全球主要的股市卻是依然堅挺,我們從英國脫歐與川普盪選美國總統來說,事前所有的評論家都一致看壞市場,但事後都證明這些所謂的專家都錯了,投資人在這些重大事件上大多產生虧損,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所以我提出了3C投資策略的想法,要提醒投資人何必去追逐或在意事件的變化,重要的是自己的資產是否已經準備好所有可以能的突發事件資產,所謂的3C投資策略就是資本保護(Capital Protection)、匯率避險(Currency Hedge) 跟現金增益(Cash Enhancement),並不是只有基金管理,是以投資人所有資產規劃為核心思想,從資產管理公司的角度來衡量,透過基金如何幫助投資人管理所有資產並提出最適當最平衡風險的解決方案,範圍不僅僅是股票、債券,還包含了貨幣、匯率、利率、商品、期貨…等多緯度的解決方案,而這麼多資產類別如何運用共同基金的特性,幫助投資人能保護資產、有能避開匯率波動甚至能對於現金資產進行增益,與投資人是長期資產構建的關係,又要保有資金運用的流動性,最重要的是避開可能發生的市場風險。



  行動理財改變投資行為、複雜的事簡單做。現在每個人手中手機不離身,對資訊的吸收時間卻越來越短,由於資訊越來越多,代表每一則訊息閱讀時間就越短、決策時間也會越短,我們購物買東西已經很少在看產品說明書了,但我們會看網路上的使用心得、評價如何,換過這麼多支手機現在有哪一隻手機提供操作說明書?其實投資理財也是如此,投資人對於產品、服務平台、作業機制…都需要簡單、快速、低成本的服務,我們以前常會被告知”這樣做不行”,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反而會問”為什麼不可以”,這些千禧世代的行動網路族群逐漸吹響了金融產業改革的號角,但這些使用習慣上的改變也是要跟大家說清楚講明白,所以我們編輯了”基金革命”這本書,現階段的改變也只是個開始,未來會有更多更創新的投資理財解決方案會陸續出現,或許不是由傳統金融業來領導,或許是由科技業用網路來實現,兩者結合一個控制風險、一個帶來便利我認為應該是最佳的組合。



作者序-2

 

電子商務興起 更完善的金融科技環境 黃漢昌




  還記得去年才出版《做基金的主人》一書,書裡面提到了許多共同基金的投資策略,而今年出版這本《基金革命》內容差異性頗大。2016年可以說是Fin Tech元年,從主管機關、金融產業、科技產業…每天看媒體都會看到相關的訊息,但有趣的是,我們也可以看到股市成交量低迷、銀行利率創新低、債市、配息產品當道…等,短期快速流動的資金逐漸脫離市場,當資金大量流向長期性質的產品,那我們現階段要發展要快速方便的金融科技嗎?有人用嗎?是符合時代潮流跟需求嗎?其實這個問題金融業者也在尋求解答,但是我們知道現在已經沒有人想要找麻煩,冗長的作業很麻煩、臨櫃很麻煩、看報告很麻煩…等,這些代表行動網路時代的客群越來越多,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廣。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看這個變化其實是很有趣的,有人覺得透過智能科技可以把績效好的基金快速篩選出來,反而會增加基金的銷售量,但是我們卻看到,美國股票基金沒人買、台股基金沒人買,這是很弔詭的現象,績效不是不錯嗎?為何投資人還是把資金往固定收益的市場流動?利率越低越是要買債?股市越漲反向的產品越賣…其實這樣的現象並不會很奇怪,只是有沒有認真地去探討投資人要的是什麼?現在的社會環境、景氣環境造成投資人對資產管理營造出來的氛圍究竟是是什麼?這才是資產管理產品要去改變的重要基礎。

  

  本書中介紹了劉宗聖總經理提倡的3C投資策略、退休管理的想法以及當前現金管理重要的資產管理觀念,透過此書要表達現在投資人對於資產保全的想法,投資理財絕對不是要一夜致富,天底下也沒有快速致富的公式,既然確定要透過理財來對資產增益,就一定要先求不傷身,另外,以往投資人不會理會的貨幣市場基金,其實應該要被投資人廣大的利用,透過金融科技可以做到像現金一樣的流動性,又可以與銀行帳戶或證券帳戶快速的連結,所以像貨幣市場基金這類的產品就變成了一個有用的工具,用科技平台來實現,這就是大家常聽到的應用場景。

  

  在國內金融業的電子商務業務發展超過20年,有許多人覺得過去10年以來中國大陸的電商發展已經遠遠超過台灣許多,但我個人認為對岸的市場或許很大造就了電商業務的快速發展,但是在台灣地小人稠資金多,對岸的電商發展是可以作為台灣學習的對象,但是台灣也未必就真的落後,我相信在台灣的個人資料、資產保全、風險控管、作業流程上都是比較嚴謹的,今年發生了ATM系統被國外被罪集團盜領數千萬的事件,但被盜領的資金幾乎全數追回,並且也逮捕了相關的犯罪者,其實這說明了資訊系統是可以被攻破的,但是完整、嚴密的金流管道產生了攔截作用,舉這個實例並不是要說不要發展金融科技,反而在目前國內已有的風險控管基礎下去發展,反而能發展出更完善的金融科技環境,畢竟台灣是要跟國際競爭不只是只跟中國大陸競爭,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