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對於人類的偉大貢獻。它記錄了中華民族在不同時代對客觀世界的瞭解,也記錄了中華民族自身的發展歷程及其與其他群體的相互關係。這是一筆內容極其豐富而且仍在不斷增加的寶貴文化財富。這一財富在歷史上為中華民族以及其他人類群體的成長提供了用之不盡的營養。今天它仍在發揮這一作用,將來必將繼續如此。而為了充分利用這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其重要的條件是必須首先對漢字本身有深刻的瞭解,徹底搞懂每一個漢字的準確含義。為了準確掌握和理解漢字的含義,則需要在有關漢字的文字學書籍的學習上多下功夫。東漢人許慎所撰《說文解字》正是這類書籍中的一種,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種。此書本文十四卷,又敘目一卷。今存宋人徐鉉校定本。每卷分上下,形成總卷數三十整。其中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又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此書首創部首編排法,據文字形體及偏旁構造凡設五百四十部。對所收各字皆有解說,不僅說其字義,而且論其形體構造及讀音,並依據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六種造字和用字的方法進行深入分析。它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最古字書之一,是準確瞭解、把握漢字方方面面的極為重要的一把鑰匙。為了便於利用這把鑰匙,長期以來,先後有許多文字學專家對此書進行過深入的專門研究。或解說其優長,或闡述其所釋各字的含義,或從愛護的角度出發,指出其存在的缺點,皆為讀者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著名學者茲有古文字大家李正中、熊國英二位先生,在多年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通力合作,新近共同完成了《說文部首字源考》一書。此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加進了許多其本人的新研究收穫,使關於《說文解字》的學術研究,被推向新的高度。該書的重大貢獻,是以《說文解字》的五百四十個部首為主,按照甲骨文、金文、籀文(古文)、石鼓文、小篆、隸書逐字論列其含義。難能可貴地彌補了許慎之書未能收入由甲骨文、金文等承載著的大量原始資訊的缺陷,糾正了其在字義解釋和部首設置等方面的許多錯誤。另外,此書對於若干一時無條件徹底搞清的問題,本著寧缺毋濫、存疑待考的原則,絕不妄加猜測,隨意解說,學風極為嚴謹,體現了學術的嚴肅性。這也是在學風浮躁不乏存在的今天,應予特別指出的。
本書之出版,對於讀者學好漢字,從而能更好地閱讀利用漢字寫成的寶貴文化典籍,可以提供極大的幫助;糾正了《說文解字》的大量缺失,成為這一寶貴文字學專著的功臣;展示了嚴謹的學風,有利於當今學風的改進;如此等等。的確值得祝賀。茲特為序,與讀者一起分享難得的快樂。
南炳文
2014年1月15日於南開園
前言 《說文解字》這部偉大的漢字典籍問世近兩千年來,在中國的訓詁學、考古學、文字學、史學等多學科發揮了無可取代的作用。至今仍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等遠古文字的必修讀本。《說文解字》作者許慎的名字與他的著作一樣受到了中國乃至世界漢字文化圈的高度重視和敬仰。
由於許慎所處的歷史時代據秦始皇「焚書坑儒」時間不長。東周的「六國文字」(秦國以外的金文、簡牘)多被毀壞。更遙遠的甲骨文早已深埋地下一千五百多年。許慎所能看到的文字只有秦小篆和已經變形的隸書。特別是由於無法看到由甲骨文、金文承載著大量原始資訊的源頭字,而僅僅根據數量不多的戰國殘留的「籀文」、「古文」及秦本土文字小篆進行解析,必然出現源流無稽,丟本存末,形義不符的缺點和錯誤。近百年來,特別是自十九世紀末甲骨文大量出土以來,學界的前輩和當代同仁就以不同的方式在完善補充著這些疏漏。我們也正是在這種「尊古不泥古,敬賢不避瑕」的治學思想指導下開始了對《說文部首字源考》(簡稱《字源考》)的編寫工作。
《字源考》以大徐本為主。分《部首篇》和《正字篇》兩部。《部首篇》以《說文解字》的五百四十個部首為主。按照甲骨文、金文、籀文(古文)、石鼓文,小篆、隸書逐字將其源流與演變過程做一詮釋。對需要深入闡述淵源和印證其所從關係的,用該部首所率字頭為「字例」進一步闡述。如「月部」所率的「有」字,本來從「肉」,如不作「字例」說明,則會誤導新學。再如:「孛」即「勃」之初文和本字。無須另作「字例」,直接附於「孛」字一併說明。
同時,許慎為使文字分部歸類,便於後人學習查閱而首創了「部首檢字法」。開創了文字學研究的新紀元。但由於上述歷史原因,在五百四十個部首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不盡人意的瑕疵。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字源相同,一個部首分成多部首的。如「木、林、森」三個字完全可以歸入「木」部,但《說文》分成三個部首;又如:「屮、艸、茻」、「 冖、 、冃 」、「 、首、頁」等凡此種種多達數十部。另外,僅有部首,沒有正字可率的如「丏」、「久」、「耑」等就有三十個。僅有一個從屬字的部首竟達百分之六十以上。
同樣因佔有資料不足,許慎在「六書」分類上將數量眾多的「會意字」或「會意兼形聲字」歸入「形聲字」。使這些字義出現誤釋。如運輸的「輸」字,甲、金文均是左車右俞(獨木舟)形,因許慎所依小篆的「俞」寫作「俞」,已無獨木舟的形狀。所以將形義符的獨木舟當做聲符,釋為「從車,俞聲」的形聲字。丟失了「車」和「俞(獨木舟)」同為運輸工具的資訊。
許慎著書的年份正值陰陽五行說盛行之時,當某字不能解析形義時,不得不以五行學說勉強附會。這也是近百年來當代學者非議之重心。尤其是對天干地支的字形解釋招致微詞最甚。連一些道德學問高深的前輩也發出了「多詭誕,不可信」的微詞。為反映這些學者的看法,本編引用了署名「雪茶齋主人」等多名當代學者的眉批作點評。
以上諸端,不僅使我們看到編寫《字源考》的必要性,也提醒我們注意到古文字的研究是由古聖賢發端,經千百年來無數學者辛勤探求並由當代更多專家傳承沿續著的一項民族文化工程。因此我們要以更加謙虛謹慎的態度對待古人前人,本著寧闕勿濫,存疑待考的態度與同仁探索交流。因此,《字源考》訛誤之處懇請學界師友不吝賜教。
李正中 熊國英
二○一三年秋定稿於天津古月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