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新書推薦-「詩經新譯 流轉千年歌未央」書評

 

新書推薦-「詩經新譯 流轉千年歌未央」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詩經》是中國優美的詩歌文學,抒情真摯,既有廟堂朝會辭令,亦有民間里巷歌謠,充滿古代社會的人文之情。其古樸純真的情思和活潑自然的歌韻、綺美的藝術型式和意象,不僅能豐富文學涵養,亦能增添生活情味。



  本書將詩經譯為簡明順口的白話文詩歌,自然合韻、句意明暢,可以帶領讀者輕鬆閱讀經典、親近經典。



本書特色



  《詩經》原文本是歌辭,記錄了當時的口語和文法,然而隨著時間流轉和語言變化,已經與現代語文產生距離而顯得古奧難解。本書的特色就是將《詩經》詩句譯為簡明順口、句式整齊且自然合韻的白話文詩歌,並標註注音,適合讀者閱讀吟誦,一窺上古社會的生活面向與喜怒悲歡,重現《詩經》紮根於社會生活、反映人民心聲的寫實特色。






 




出版緣起



  我們的真心,其實去古未遠。情懷如詩,諷詠為歌;流轉千年的《詩經》,仍在你我心中吟唱著不老的歌。



  《詩經》原名《詩》,是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三○五首詩,以及六首只存篇名而無內文的笙詩,取其成數,又稱為《詩三百》。多數篇章無法確定作者,然而根據《詩經》分類與體例,可以歸納為三大主要創作族群: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民間里巷歌謠,反映人民的生活與情感,語言俚俗而自然生動;雅,是以周王朝官方語言創作的詩,表現貴族、官吏、知識份子對政治時局的褒貶,其中大雅是朝堂正會所使用的樂歌,小雅則出於私人燕饗;頌,是宗廟祭祀時的樂舞歌辭,用以讚美祖先與聖王的文德武功。身分地位或有不同,其情發而為歌,皆是當時生活面向的真實反映。為瞭解民情,周天子派遣采詩官到全國各地採集民謠,並下令諸侯國獻上方國之詩,由史官和樂師編纂整理後呈獻天子,孔子也曾參與編輯《詩》的過程。



  「不學《詩》,無以言。」《詩經》是周代雅言與方言的口語記錄,在當時可作為外交辭令之用。然而隨著語音變遷,其文辭越顯古奧難解,歷代注釋汗牛充棟;加之其經典地位,益發難以親近。李一之先生在《詩三百篇今譯‧序》中自言:「《詩經》不但是古代活生生的語言,更是活生生的歌謠」,「闡揚古代經典,原應譯為當時口語,方易家喻戶曉」。為使先民的真情至性傳之普遍久遠,他秉持四大原則,將《詩經》原文譯為現代白話詩:詩句簡明順口合韻、翻譯切實合理、排列酌加變通、詮釋略予潤色。原作只將《詩經》原文及譯文對照列出,並在各篇標題下以八個字提示大意,還原《詩經》萌生於先民真實社會生活的口語本色,不使繁瑣分歧的注解影響了讀詩的興味。



  李氏試譯《詩經》之始,原欲加註注音:「語譯縱然幫助了理解,但欣賞古詩,其古音與叶讀,仍是一大難事。」受限於當時條件,憾未實現。為方便讀者朗誦與賞閱,今日本局將《詩三百篇今譯》更名為《詩經新譯 流轉千年歌未央》重新出版,不僅為《詩經》原文與譯文酌加難字注音,並調整詩文的分段及排列方式,更於風、雅、頌及其下各分類略作疏解,期使透過古韻今唱,陪伴舊雨新知領略《詩經》的文學與人情之美;同時保留李氏原序,俾使其翻譯《詩經》的苦心孤詣與研究成果,在原作出版半世紀之後仍得以昭顯。



  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口語歌謠是思想情感最質樸真切的反映,溫柔敦厚或激烈昂揚,都無損始終向善的人性。無論時代或社會的變化如何劇烈,古今不易、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是人們對完滿情感、幸福生活、太平治世的追求。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正因為能夠超越時移世易、語文遞嬗的阻隔,而人們永遠可以從中找到呼應與解答。《詩經》是上古社會的流行歌曲,透過本書與古人對話交流,將會發現:我們的真心,其實去古未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