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新書推薦-「牆縫裡的祕密(上)文革謬事拾遺」書評

 

新書推薦-「牆縫裡的祕密(上)文革謬事拾遺」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大饑荒時,人們連吃樹皮也是需要指南的,不然不是中毒而死就是餓死。所指的樹皮是榆樹皮,剝一行要留一行,不然樹就會死亡。也不能只吃樹葉和樹皮,秋天還可以刨樹根。那時的農村一隻生蛋母雞在家庭的地位不亞於一個男勞動力,一個農村家庭的日常生活支出幾乎全靠雞屁股,因此毛主席給它命名為「雞屁股銀行」。自成立人民公社後,社員連自己的屎尿也沒有擁有權,還發行了糞票和尿票。



  本書以真實、深刻、幽默、詼諧之自然平和語氣,描寫文革時期親身經歷的歷史,將所見所聞的人與事,所感所受的情與理,以回憶錄的方式記錄下來,令人身臨其境,讀畢使人內心沉重、熱淚潸然,心情半日不可平復。



本書特色



  本書以真實、深刻、幽默、詼諧之自然平和語氣,描寫文革時期親身經歷的歷史,將所見所聞的人與事,所感所受的情與理,以回憶錄的方式記錄下來,令人身臨其境,讀畢使人內心沉重、熱淚潸然,心情半日不可平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韓麗明




  男,1949年出生於內蒙古。2009年4月從中國華能集團北方聯合電力公司高級工程師崗位上退休。



 

目錄




自序



夢境中的故鄉永興

城隍廟後街十四號

童年閱讀回憶

童年的歌聲

煤油燈

姥姥的捶板石

搌布

抓藥

喬老師

石板和石筆

歸化城東郎神廟

出租馬車

呼和浩特濕地

錫林南路的變遷

歸綏史海鉤沉

我所目睹的反右派

大煉鋼鐵的記憶

全民圍剿麻雀的運動

一個小學生眼裡的大躍進歲月

「大躍進」傳奇

我吃過紫河車

童年記憶

洗澡

剃頭

耍水

快樂的膠泥

清真東寺的茅廁

中山西路小學門口的小吃

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一九五九年呼和浩特的大水

我與《魯賓遜漂流記》

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好孩子!

少年犯王成果

昔日的大召與蓧麵餄餎

歸化城的燒賣

餄餎麵古今談

蕎麵拿糕

蕎麵圪團兒與山藥片片

粉條

珠兒粉與打仰塵

盤尼西林

自行車的故事

鋼筆的記憶

手錶的記憶

父親的鑽石自行車

父親的西銀筒子

父親的睡袋

父親與醫學昆蟲

父親的學歷

姥姥家得勝堡

我的姥爺

我的姥姥

我的舅舅們

哭泣的大姨

二大爺與二大娘

三姐夫練彬

悲催的表姐夫

翠花姐‧

表姐妹的婚事

化肥褲

索密痛

劁豬

馬肉的故事

全民做賊的年代

偷吃

「最幸福的人」

雞屁股銀行

雞蛋軼事

雁北農村的「八八六六」

雁北的糕

地皮菜與黑黴黴

紅姑娘

黃花菜

麻煩籽與麻子

鄉間往事

鼓匠

人熊

雁北農村的飲水陋習

如廁史話

我們的祖先吃啥?

我們的祖先咋說話?

番茄何時來的中國?

中國最後的擊壤遊戲

懷念那些幾近滅絕的手藝

博大精深的炕文化

歸化城的資本家吃啥?

呼和浩特六聯小學

噩夢年代

寒冷

六十年代低碳生活細節

代用品

打長途

舊時吃喝雜憶

憑票購物的時代

排隊軼事

飢餓

麵糊糊與康復粉

窩頭曾是主旋律

樹皮吃法指南

那時的生活也很甜

伊拉克密棗與古巴糖

點心渣子與高末

豬頭肉的誘惑

吃肉

下館子

貧困的年味

我和母親學種地

飢餓年代最好的職業

毛時代的小偷小摸

關於廁所的話題

溫暖的灶火

大炕時代

豬油時代

湯油

洋井

風箱

買煤

買糧

引火柴

毛時代的衣著

可惡的蝨子

內衣

呼市五中的午飯

我的小人書歲月

令人癡迷的「女特務」

乳罩軼事

常聞喜事多亢奮!

昔日國慶大遊行

憶苦飯

憶苦趣事

政治課‧

幾位初中同學和他們的親爹

同學陳長言

「該生不宜錄取!」

最為不堪失學時

苗森的婚事

詩人梁寶德

癡人林其昌

二福女與賀福

那年,我一不小心成了工人階級

四○六工地

我在「電建」當木匠

木工班長劉麻子

競技

那些身懷絕技的師傅們

麻哥麻姐軼事

粗人焦老大

不著調的哥們

幾位一言難盡的同事

小河南王廷甫

悲慘的趙道義

電建公司有個保健站

包頭二電廠的卸煤工

紅房子的燴餅

鋼絲麵

麵條

糧票的回憶

語錄牌

紅寶書的驚怵

無妄之災

《語錄》軼事

文革軼事

文革軼事二

名字的禍患

追殺






 




  



  人生是一齣悲喜劇,但編劇不是自己,導演也不是自己。這齣劇再長,大幕也有落下的一天。許多人在大幕未落時就開始回憶過往的劇情了,一幕一幕地在回憶,哪一幕精彩,哪一幕乏味?



  許多人是認命的,否則深山大廟裡每天不會有那麼多虔誠的香客,而且大腹便便的香客裡有一半是我黨的領導幹部。中國的宗教和外國的宗教概念總是有所不同,好像只要多給佛爺行賄,死後一樣能上天堂。



  東漢張衡說:人就像天上的雪花,有的人飄在了蘆席上,有的人飄在了糞坑裡。我沒有飄在蘆席上,也沒有飄在糞坑裡,我飄在了路邊的野草從中。



  敬愛的前李總理的愛子愛女李小鵬、李小琳就飄落在了精美的象牙席上,他們都是大型國企的CEO,年薪好幾百萬元,據記者說,尤其李小琳非常聰慧,你說唐詩的上句,她就能答出下句來,其實我也能,只是我離蘆席的距離太遠。



  古時有部經典名《左傳》,提出了為人處世的最高標準,即「立德立功立言」,並稱「此之謂不朽」。後來唐代的一位學者對這「三立」作了精僻的闡述:「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三者之中,德最難立,功其次,言最易。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什麼都不缺,唯獨缺德的原因。



  孔夫子屬於聖人,「千古文人祖,百代帝王師」,但是他好像也和南子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男女關係。幵官氏是孔子的糟糠之妻。然而,當老婆老了之後,孔子卻把她「甩」了。



  曾國藩屬於封建道德的楷模,曾為蔣先生和毛先生崇拜。曾公五十一歲,咸豐帝大喪期間,秘娶小妾,「違制失德」。據說是因為背癢,徹夜難眠,晚上需要有人幫著撓撓。他娘的,如果我是他的後代,就給他買個象牙的老頭樂,不是一樣地解決問題嗎?



  宋朝理學家(又稱道學)朱熹,大肆鼓吹「革盡人欲,復盡天理」。宋慶元二年(一一九六),監察御史沈繼祖揭露他言行不一:他曾引誘兩個尼姑作妾,出去做官時都帶著她們;他還讓守寡的大兒媳有了身孕。



  後人還發現,朱熹讀過的書中竟然夾著治療梅毒的藥方。



  「立功」,是次難,所謂立功,亦即建功立業,成名成家。是男人,都想著要事業有成,來日意氣分發,好有「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閒情逸致,也才有可能有坐擁無數美女的暢快。但是欲建功立業,沒有靠山如何而成?你看看當今軍隊裡的將軍那個不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後代;再看當今大型國企的老總們,那個不是革命先輩的子孫;你再去任何一個縣裡看看,哪個正在主持工作的公僕,他爹不是前任的公僕?



  因此,「立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可見庶民立功之艱難。



  既然立德立功都已無望,那麼就「立言」吧。其實「立言」在歷史上才是最具風險的事情,從當年司馬遷因說真話而遭到宮刑,到明清的文字獄使無數小知識分子丟掉頭顱,直至前幾十年文化被「革命」,萬馬齊喑,使人們頓覺立德易立功易而立言最難。即使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當下,立言仍然是一項有風險的事情,因為要回顧歷史、研究現實、預測將來,還要敢於說真話。但歷史是撲朔迷離的,現實是錯綜複雜的,誰能洞若觀火?保證不會惹火燒身?



  我在博客寫了幾篇挖苦貪官的文章被網管悉數刪除,據博友說,當前最大的任務是維穩,只能引導老百姓熱愛我們的各級官員,不能誘發公民的仇官情緒。



  嗚呼,小日本怎麼不用維穩?發生地震與海嘯那麼大的事情,人們仍然井然有序?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沒有「立言」的能力,我只是不由地要回憶過去,並以此來告誡及警醒我的下一代,讓他們知道中國曾經的一幕。知道父輩的哀痛與悲愴的經歷,使他們能夠珍惜今天的生活。



  我作為歷史的當事人,將所見所聞的人與事,所感所受的情與理,以回憶錄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也是豐富我們民族記憶的極有意義的事情。每個歷史的經歷者都有為後人存史的道德責任。



  在我的激揚的故事裡,它有著別樣的張力與憂傷,既有溫馨又有痛感,雖然我寫的都是親身經歷的凡人瑣事。



  我的文章力求平淡無奇,儘量做到娓娓道來。真正有閱讀經歷的人也不難從字裡行間看出我的苦心孤詣。正如季老所說:「自古以來,確有一些文章如行雲流水,彷彿信手拈來,毫無斧鑿痕跡。但那是長期慘澹經營終入化境的結果……」



  今天,在我寫著這些文字時,我仍在懷念我的那些青年時的兄弟們:你們曾經的那些理想實現了嗎,你們還在堅守嗎?歲月的磨礪使我們蒼老的同時,也使我們不復有當年的熱血。在所有的物是人非之後,在諸多的可以預計與無法料想的改變都來襲之時,我們的人生被畫出了怎樣的軌跡呢?



  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庸常空虛地存在著,有的人充滿理想地生活著,有的人疲於奔命地應付著現實與世俗,有的人特立獨行地實踐著自己對世界的理解……但不論怎樣,那些一路堅持能走下來的激揚的人,毋寧是優秀的。



  是為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