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序 隨著民眾的環保意識高漲,諸多環境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本書整理了日本國內及世界各地所遭遇到的環境問題,以及目前為止所被提出的解決對策。作者並嘗試著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環境科學專業知識傳達給大眾,藉此希望能夠提供一些科學的角度來關心周遭的環境問題。
每個人都擁有呼吸清新空氣,飲用乾淨水源,以及享受清潔的居住環境的權利。但是,人類在享受文明所帶來的便捷的同時,勢必會對地球環境造成某種程度的破壞。而如何在文明及環保中取得平衡,將破壞減輕到最低程度,則是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譯者衷心希望民眾能不僅僅是懷抱熱情地關心生活環境,也能秉持著客觀科學的態度來看待正在發生中的環境問題。環境的規律還有很多是人類還沒有理解的部分。很難有完美的對策,但可以試著尋找出適當的目標與方法。
此外,相對於日本的流行文化,在台灣似乎比較少深入探討日本環境問題歷史方面的著作。藉由本書的介紹,或許我們可以借鏡和台灣自然環境和資源限制相似的日本在近兩個世紀裡,面對與克服公害問題的經驗與技術的發展,也包括日本環境相關法律訂定的歷程與社會背景,替台灣未來環境工程與環境政策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特別在一般民眾心目中可能會覺得日本是環境大國。但本書所介紹的日本過去公害事件的歷程和法規訂定的過程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日本的一些看法。環境大國不是一天造成,也是基於克服過去慘痛教訓,一點一點累積而成的成果,現在仍是進行式,還有很多必須解決的課題。本書也強調許多污染防治技術的選用,也是與當時社會對環境問題的認知、社會價值觀與技術水準息息相關。而環境問題的解決,除了科技的進步之外,更重要的也是市民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兩位作者都曾長期在日本環境省相關部會服務,本書不僅提供了許多作者獨到的學術見解也包含了作者長年的環境行政實務經驗與觀察。
日文原書是出版於2008年9月。距離現在已有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日本和全世界的環境政策有不小的轉變,如2010年日本環境影響評估法的重要修訂、2010年於名古屋簽定的生物多樣性公約、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與海嘯引起的災害、福島核電廠事故、地球高峰會二十週年年會(Rio+20)的舉辦、2013年起京都議定書第二協定階段的開始、2013年底IPCC提出更具體詳細的全球暖化研究報告、日本核電停止之後再生能源的推動等,基於一些因素,很抱歉本書現階段對這些新的變化並沒有特別補充說明。目前網路的Wikipedia裡資訊都很齊全,也請讀者自行參閱,甚至也可以在國際組織的網站裡下載相關的全文報告書參考。新的變化還在發展中,或許讀者也可以由本書提供的訊息和自身的經驗,嘗試找出未來環境政策與人類文明該走的方向。
永續發展社會是當代世界各國公認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除了應用書中介紹的技術與政策工具之外,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或許我們最實際,也是最簡單的行動,就是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減少不必要的能源與資源的浪費,並影響周邊的朋友。降低對物質的依賴,好好善用身邊的資源,自然就會減少污染並保存有限的資源,更可以提升整體的生活品質。這樣也可以留給後代子孫與其他一起在地球裡共同生存的生物繼續發展的機會。這或許是當代文明能否永續發展最重要的關鍵所在。
本書的翻譯若有不精確或不容易瞭解的地方,也敬請讀者包涵指正。有些日本用的專有名詞的名稱與定義和我國所使用的略有不同,也請讀者注意。
翁御棋、李文英
2014年4月於日本北海道札幌市
原序 隨著泡沫經濟的崩壞,日本曾經有過一段不太能討論環境問題的時期。但是當全球暖化議題成為高峰會的討論主題時,環境問題又再度成為眾人注目之焦點。「ECO」成為日常生活用語之一,「環境」這個詞則是幾乎每天都被大眾傳播媒體所提起。
但是,民眾真的對環境問題有正確的理解嗎?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的青柳みどり女士的研究團隊曾以一般市民為對象進行調查後發現,只有少數民眾對於全球暖化和二氧化碳之間的關係有正確的理解。
環境問題雖然是人類活動和環境之間所產生的相互作用,但對於人類來說,環境是朝著惡化的方向逐漸在變化。而要理解環境問題,科學知識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在一百年前或許就在擔心全球暖化問題的人們,或是從五十年前就持續在夏威夷的山頂上監測二氧化碳濃度的人們,或是在二十年前利用所測定到的數據去預測未來氣候的人們,這些人全部都是科學家。
本書作者在大學中教授環境科學的課程時,發現有很多修課的學生在高中時代完全沒有修過任何化學或物理課程,有部分同學甚至也不能順利理解「對數」概念。
因此,本書是以當時授課的講義為基礎,針對文組科系的大學一年級生撰寫,並同時考慮到高中生或一般讀者也能理解的程度所編寫而成。
雖然書中有部分言及法律及經濟制度,但還是以探討問題發生的原因、機制,以及科學地討論應採取的對策為本書主要內容。因為沒有用數學或化學方程式來解釋,即使沒有高中程度的數學或理科知識,應該也可以大致理解本書內容。第九章所提到的全球暖化機制,雖然超過了高中教材的學習範圍,在撰寫時作者有特別留意內容的深度,讀者即使沒有專業知識,應該也能憑一般的生活知識大致掌握內容。
本書設計每一章為一單獨主題,不管從哪一章都可以開始閱讀,並不因前後順序有所影響。
第一章是環境問題種類及性質的概論。前半部的第二章到第六章介紹在日本國內所發生的地區性環境問題,接著後半部的第七章到第十二章討論全球規模的問題及日本以外的國家所遭遇到的環境問題,最後的第十三章則論述作為應用的環境影響評估。
本書的前半部及後半部若是分別再加入新的數據,便可能為上、下學期的教材。若將整本書內容濃縮,也可成為單獨一個學期的教材。
雖然很想將所有環境科學相關議題納入本書,但由於上課教材並沒有包含能源及資源、生物多樣性等主題,本書也就沒有納入。關於這點,請再參考其他的教科書。若是讀者能因為本書而產生對環境科學的興趣,進而再閱讀相關分野的專門書,對於作者來說是至高無上的喜悅。
在本書的執筆過程中,感謝山口大學今井剛教授、廣島大學金子慎治准教授及財團法人日中經濟協會的澤津直也先生提供了重要的建議及資訊。另外,在此也感謝協助本書出版的法政大學下村恭民教授,幫忙校稿的山根有紀子小姐,以及協助修改讓本書內容更加容易被閱讀的有斐閣書籍編集二部的長谷川繪理小姐。在此再次致上最深的謝意。
作者代表 藤倉 良
2008年7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