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不要走父母的路;不要走長輩的路;不要走師長的路;不要走朋友的路;寧可走自己的路。─《地糧》紀德(Andr Paul Guillaume Gide)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有一位徒弟,台大畢業後,到夏威夷讀碩士,又到耶魯讀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終於得到博士,非常歡喜。有一天他回來,對星雲大師說:「師父,我現在得到博士學位了,以後要再學習什麼呢?」星雲大師說:「學習做人。」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法學教授陳長文律師曾說,如果對比東西方對「畢業」一詞的用語,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所稱的「畢業」一詞,含有結束的意思,意謂著結束了一段學習的過程。但英文畢業典禮叫做commencement,則是「開始」的意思,意謂著即將展開新的人生。
美國第35任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有一句經典名言:「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你應該要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什麼。」職場倫理就是要問自己可以為服務的企業做什麼。在職場上,無論勞資雙方,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個人在捍衛自己的職場權益的同時,如何維持融洽的勞資關係,如何在職場工作中跟利害關係人之間的做人、處事的相處之道是值得重視的,也是個人在職場生涯上能步步高升的「墊腳石」。
1997年以《池袋西口公園》一炮而紅的日本作家石田衣良說:「茫然地等待別人發現自己價值的人,最後一定會成為別人的獵物。」職場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務是「找到自己的價值」。誠如第一屆「總統創新獎」得獎者,法藍瓷(Franz)的創辦人陳立恆說:「滿天星斗裡,每一顆星星都閃亮著不一樣的光芒,自我人生的定位,不應該是別人說了算,人人都要衡量自己的興趣與能力,找到一個最能發揮的空間,有了自信,掌握機會,努力鑽研,日新又新,堅持為自己及他人創造價值,就一定不會辜負與生俱來的那一份禮物。」
著者在人資界有四十餘年的工作經歷,在2013年出版的《企業倫理》乙書問市後,獲得閱讀者的好評與肯定,個人乃開始不斷思索如何在個人職涯的閱歷中,將一個人在職場上要如何「適者生存」、如何「出類拔萃」,所須遵循的「做人」(情緒智商)、「做事」(智力商數)的一些「職場倫理」的潛規則匯集成冊。誠如有東洋哲學之師美譽的安岡正篤說,想成為「人物」,就是要具備知識、見識和膽識三個條件,而秉事、待人應有大公無私的氣量,才能出人頭地。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沒有一番磨礪,劍鋒豈能銳利;梅花未經嚴冬苦寒,那有撲鼻濃香,付出與收穫永遠是雙向的。從這個觀點出發,本書乃以〈倫理與道德〉(第一章)起個頭,再分門別類的闡述〈就業倫理〉(第二章)、〈專業倫理〉(第三章)、〈職場禮儀〉(第四章)、〈人際關係〉(第五章)、〈工作倫理〉(第六章)、〈自我成長〉(第七章)、〈離職倫理〉(第八章)、〈維權倫理〉(第九章),然後以〈名人談職場倫理〉(第十章)作為總結論證。在各章節中,大量採用具有啟發性的小常識、小叮嚀、趣味性的故事、實用性的圖表及箴言集,使得本書在理論與實務方面能相互印證,讓閱讀者更容易掌握到職場倫理的精髓所在,書上引用的資料皆可醍醐灌頂,必定能讓閱讀者受益無窮,照著書中的指引,去做就對了,成功人生,指日可待。
在本書得予付梓,謹向揚智文化事業公司葉總經理忠賢先生、閻總編輯富萍小姐暨全體工作同仁敬致衷心的謝忱。然而,限於著者才疏學淺,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希讀者不吝指正是幸。
丁志達 謹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