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新書推薦-「綻放與凋謝:雨弦生死詩研究」書評

 

新書推薦-「綻放與凋謝:雨弦生死詩研究」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生死學在近年來成為熱門的話題,曾經擔任高雄市殯葬管理所所長的雨弦,則是第一位站在第一線的工作者以生死學觀點寫詩的人,詩人將他的工作與生活融合在詩作中,寫出一首首真實而貼近人心的詩作,反映台灣社會面對生死的價值觀。



  在他的生花妙筆下,殯葬管理所是「死亡詩學」的背景,它造就了以寫死亡著稱的詩人,從而填補詩歌創作的空白。他的詩作,無不在探討人活着的意義,尋求生命的自在與超越。



本書特色



  分析了詩人雨弦的生平與生命歷程,逐一探討其經歷對詩作的影響,並在生死與夫妻之情間,做了深刻的描繪,本書旨在做雨弦生死詩作知、情、藝的分析探究,企圖給予生死詩作及詩人在詩壇上的地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淑真




  高雄市立橋頭國中國文教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學士



 

目錄




【推薦序】死生觀自在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雨弦的生平與創作歷程

第三章 生死觀的形成

第四章 主題內涵探究

第五章 藝術探究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評論彙編

附錄二:訪談紀要






 




自序



  這本書是我二〇一〇年六月完成的碩士論文《雨弦生死詩研究》的修改版。



  生死學在近年來成為熱門的話題。曾獲得高雄市文藝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詩運獎、國際桂冠詩人協會獎以及曾經擔任高雄市殯儀館館長、老人院院長,現任國立台灣文學館副館長的雨弦,是國內極少數出身公務機關的詩人,也是第一位站在第一線的工作者以生死學觀點寫詩的人;詩人將他的工作與生活融合在詩作中,寫出一首首真摯而貼近人心的生死詩;讀完他的生死詩,讓人對死亡這每個人必經的歷程有更坦然的豁達,藉由他諧趣戲諷的筆調,使鬼魂與墳墓也變得可親。他的作品是許多人生命經驗的縮影,充分反映台灣社會面對生死的價值觀與情緒交集,也使他的詩作不只停留在文學鑑賞,更進而達到悲傷輔導的功效,在現代詩中獨樹一格。



  本論文以雨弦的生死詩為研究對象,全文分為五章,分別從雨弦的生平與創作歷程,生死觀的形成,其詩的主題內涵和藝術手法等面向進行探究與分析。第一章緒論,說明筆者研究雨弦生死詩的動機、方法,及生死詩定義。第二章生平,敘述雨弦的生世背景、求學過程、職場經歷與創作歷程。第三章生死觀的形成,了解雨弦生死詩背後的哲學基礎,包括儒家觀、道家觀及佛家觀。第四章進行主題內涵分析,包括生的體認與死的體悟。第五章在探討雨弦生死詩作的藝術手法。第六章結論,雨弦生死詩的價值在於他拓展現代詩的領域,同時也豐富生命教育的教材。因為他的詩根植於殯儀館與老人院的現實生活,在當中直接的內省與外觀,窺看人性面對生死的表現,直接描寫人性的真相;因為寫的是社會共相,讀來更具共鳴與親和力,其生死詩中所表現出的真實,切近大眾的生命內容,讓一般人可以虛懷地接受那裡面的生命表現,教人重估眼前的生涯。



  本論文得以完成,首先感謝父母的栽培,並感謝指導教授林文欽主任的指導及賜序,在論文研究過程中,給予我很大的空間,並做適時的提醒,以及李進益教授與林登順教授在口考中的不吝指教。



  此外,特別感謝雨弦老師,不論是在當面訪談、電話訪問以及e-mail的通信中,不斷給予意見、協助與鼓勵,並贈予書籍及相關書刊,平易親切的長者風範,是筆者在這次研究過程中最深刻的感受。



  同時也謝謝男友信修以及研究所同學們的陪伴,論文撰寫過程中,感謝上帝將這些人放進我的生命中,讓我打下這美好的一仗,並出版我的第一本書,願每一位讀者在自己的一趟生命之旅都能自在與超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