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成就,來自基本功的累積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聖經)
我在當管理學院院長時,請教了一位台積電的朋友,問他希望我們在學校多教些什麼?朋友告訴我:「甚麼都不要多教,把態度教好一點,其他的進台積電再來學。」什麼是態度?什麼要進台積電再來學?這本書提倡的四十八項基本功,就是態度、就是進台積電再來學的能力素質。
我在大一教管理學,提到管理者若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應該培養技術能力、人際能力,與概念化的能力。台科大的學生通常技術能力很好,所以能夠勝任第一份基層工作。但是未來若想要升遷,我們的人際能力就要加強,如果要升到高階主管,同學們還需要國際觀與趨勢觀,這是一種概念化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也是一種基本功。
戶塚隆將的《為什麼世界頂尖人士都重視這樣的基本功?》一書,讓我豁然開朗。學校,除了教授技術能力之外,更要教授這些基本功。但是,基本功不只是用教的,還需要常常操練。這本書將基本功分成「人際關係」、「淬鍊自我」、「展現每天的成果」、「放眼世界」四大類,共計四十八項。
舉例來說,這本書提到「記名字」是人際關係的基本功。我上個月參加一場會議,正好坐在吳敦義副總統旁邊,當時他馬上就叫出我的名字,並說出過去我們互動的一些細節。如果沒有基本功,在這麼多的教授中,他怎麼會記得我。 過去四年,因為擔任阿里巴巴網商大會十佳網商的評委,每一年都有與馬雲面對面開會的機會。評委只有九個人上下,馬雲每一年都會花一整個下午參與討論,遇到每一項議題,他都能即席很有邏輯的發表他的看法。在網商大會的演講上,他的獨特犀利觀點,也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最近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馬雲更能用流利的英語接受美國記者的訪問。溝通、觀點、國際觀、流利的英文,每一樣都是一種基本功。
還有一次,我在機場貴賓室巧遇鴻海的郭台銘先生,閒聊之間他問我要去哪裡?我說要去杭州參加一個電子商務千人大會,並做主題演講。他當場問我,要講甚麼?當下我把五十分鐘的演講內容,萃取了一分鐘,很精簡的做了一個說明。後來他起身,牽著我的手,跟他的幕僚說:「盧教授講得比較值錢,我跟你們講的你們都不信,現在教授也這麼說,你們信了嗎?」郭台銘的快速學習,主動牽著晚輩的手,隨時與幕僚溝通,也是一種基本功。我平常在學校要學生做電梯測試(也就是三十分鐘的論文報告,要在沒有PowerPoint的輔助下,以一分鐘講完,因為你可能在電梯中遇到你要報告的對象),這也是一種基本功。
我愈來愈同意本書作者的看法,如果你要成為頂尖人士,沒有捷徑,好好練習這些基本功吧。
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特聘教授 盧希鵬
前言
向位居就業市場排行榜前兩名的熱門企業取經 高盛(Goldman Sachs)、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哈佛商學院,聽到這些名字,各位首先想到了什麼?
全世界有許多媒體都讚譽他們是各領域的第一把交椅,例如,高盛=「全球最強的投資銀行」、麥肯錫=「全球最佳企管顧問公司」、哈佛商學院=「全球最頂尖的商學院」。
反之,也有人認為他們是「利益掛帥的貪婪金融禿鷹」、「紙上談兵、不切實際,卻索取巨額手續費的企管顧問公司」、「專門製造自視甚高、令人作嘔經營者的商學院」。
部分十分熟悉他們的人,則是以正面的態度看待:「由少數菁英主導的高收益體系投資銀行」、「勇於解決各種難題的智囊團」、「全球領袖輩出的高等教育機構」。
關於上述看法,我認為他們說的都對,也都不對。有些是正確的,有些則不然。無風不起浪,各種評價的背後必定有其根據。
●●帶動全球產業、金融、政治的「畢業生」 請容我介紹自己。
我從日本慶應大學應屆畢業後,即進入高盛就職,從零開始,學習當一名社會人及投資銀行家(Investment Banker)。後來,因為自費前往哈佛留學而離職,在波士頓校區念了兩年後,取得MBA學位。自哈佛畢業後,旋即進入麥肯錫,學到了企管顧問的知識基礎。目前,經營一家專事開發跨國事業及協助培育國際人才的公司。
一般來說,美國商學院(企管學院碩士課程)的學生在大學畢業後,都會先踏入社會、累積工作經驗,經過三至五年的實務磨練後,再花兩年時間進商學院深造,畢業時取得的學位便是MBA。
實際上,高盛、麥肯錫、哈佛之間的淵源極深。不僅哈佛商學院的學生多來自麥肯錫與高盛這兩家公司(分占前兩名),學生畢業之後,最熱門的就職企業前兩名也是這兩家。
來自這兩家企業的人才廣泛分布於美國、歐洲等全球產業界、金融界,甚至政界,形成橫向連結,彼此互相牽動。若說高盛、麥肯錫、哈佛的常識及規矩,無形中成了全球產業界、金融界的中心思想,是一點也不為過。
許多亞洲、中東、中南美、非洲等新興國家的地方大財主,都把兒子送去念哈佛商學院,並讓他們在投資銀行、企管顧問業界接受磨練,之後再回到母國。因為他們大多來自業界第一把交椅的高盛與麥肯錫,其影響力自然不會局限於歐美。
下列即是來自高盛、麥肯錫、哈佛的名人,供各位參考。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執政時期的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Merritt Paulson)自哈佛商學院畢業後,即在高盛銀行累積職涯經歷,一路晉升至總裁兼執行長一職,再轉戰政界。
沃達豐(Vodafone)現任執行長、義大利實業家柯拉歐(Vittorio Colao),自哈佛商學院畢業後即服務於麥肯錫,現在則負責管理全球最大的手機通訊公司。
波音公司執行長麥納尼(James McNerney)同樣畢業於哈佛商學院,其後服務於麥肯錫,現在成了航空業界的領導人物。
「Africa. Com」執行長、非洲裔女性創業家克拉克(Tresor Clark),哈佛商學院畢業後在高盛擔任常務董事一職,隨後成立了「Africa. Com」。
前紐約證券交易所執行長沈約翰(John Thain),也是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後即擔任高盛的總裁兼執行長,最後轉任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執行長,並接掌紐約證券交易所。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哈佛畢業生自高盛轉戰產業界及政界,或者離開麥肯錫後活躍於產業界。
接著將焦點轉向日本。近年來,高踞東京大學學生熱門就職企業排行榜前兩名的便是高盛和麥肯錫。由此可知,高盛、麥肯錫、哈佛所建構的人際網絡及影響力,在日本可說是愈來愈強大。
●●頂尖菁英身體力行的四項「基本功」 我在本書中回顧了自己在高盛、麥肯錫、哈佛的種種經歷,藉此省思三者共通的基本概念、價值觀,以及工作態度。
我之所以要寫這本書,乃是因為在近年高呼「全球化」的主流意識下,我很想知道,這群來自頂尖跨國企業的職員,以及活躍於全球各地的一流商學院畢業生,是否具備某種「常識」、「價值觀」或「規則」?
後來,有幸獲得出版的機會。在與編輯反覆討論的過程中,我重新整理了過去在高盛、麥肯錫、哈佛所學到的一切,了解其中可能存在一套廣泛的價值共識。於是我再次回顧了自己的職涯經歷。
結果,我發現自己在高盛與麥肯錫時期的上司、同事,以及哈佛的同學,都有明顯的共通點。我也深刻感受到,每一個共通點都與個人能力或經驗無關,只要悉心掌握箇中訣竅,即可加以模仿。其中精髓,一言以蔽之,就是「落實基本功」。
此外,我也注意到這項精髓並不是歐美特有的,它同時也是日本商界人士過去極為重視的常識。換句話說,世上或許存在萬國通用的工作態度。 當我試著探究本書標題所說的「全球菁英」日積月累磨出來的「基本功」,發覺立志成為國際人才的商務人士必備的技術與思想,實際上十分貼近我們的生活。
高盛、麥肯錫與哈佛共通的「基本功」,可大致彙整為下列四項:
1.著重「人際關係」
2.終生學習,「淬鍊自我」
3.堅持「展現每天的成果」
4.隨時隨地「放眼世界」
本書基於上述四項要點,具體延伸出四十八項「基本功」,並穿插多則軼事,藉以為各位說明。與其傳達新式見解或發現,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列出大家已經知道的要點及工作實務的「基本」,藉此幫助各位讀者重新省思,而這也是我撰寫本書的最終目的。
誠心希望本書能夠對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進公司一至三年的社會新鮮人、有意提升職涯的二十世代後半到三十世代商務人士,以及負責年輕員工教育訓練的管理階層,有所助益。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四十八項基本功吧。
戶塚隆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