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推薦-開設佛堂的真義

 

推薦-開設佛堂的真義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大道傳承從各組線老前人輩們來台至今,已六十餘載。如今道務遍地開枝散葉,老道場需要整合人力財力物力,共養共享資源、引導修行;新道場則需積極播種,鼓勵發心。從大道開闡過程、參辦經驗中,我們要思考「如何提昇修辦素質」,而其中影響甚巨的,是講說者的認知及心性涵養工夫。

  

  每一回的法王座上講習,都影響聽者的去留;這是講說者要負其中一部份的責任。身為講說者的我們,不能推說:「這是參班者要有坐得住的功力,要有不選擇講師的涵養。」但我們是否認真想過,怎樣才能真正提昇自己的「領悟能力、豐富經驗、正確理念、心性涵養、力行工夫」?怎樣才能講出真正令人「解惑、解脫、信服」的道理?活佛恩師曾說:「講課講什麼?講求根本體悟說。辦道辦什麼?辦中修正意身口。」可見其中功夫,不論講說者或聽者,若非「真修真辦」,傳承一事,實難令「學者領悟受益,教者言之有物」;這是「教學相長」的事,更是講說者不可推諉的責任。身為代天宣化的講說者,永遠都要看到自身的不足,永遠都要有精進不懈、終生學習的精神與態度;甚至道務要經營得可長可久、幫助彼此解脫,無論開創或守成,都需要永續培養人才、傳承好經驗。

  

  有鑑於此,本社再度提筆編寫「講說題庫」;以單點課題的小冊書方式,便利講說者、讀書會或個人研讀,及研究班上課、成全贈送。此小冊專題,將做成系列叢書,陸續出版研究班或一般法會所須的課題。希望此系列的付梓,能提供各道場「安排年度課題、講課找資料、成全贈送」等須求。是本社出書所盼。

  

  


 

目錄




前言

認識先天佛堂

開設佛堂的要素

設壇的妙義

先天佛堂的功能

壇主的使命

壇主的職責

壇主須知

壇主的心量與涵養

結論

附錄






 








為何要「常回佛堂」?




  求道後為何要「常回佛堂」?實乃借由參與佛堂的班程與活動,能與前賢及道親們相互參研道理、參辦了愿,甚至可親聆仙佛飛鸞慈示,啟發我們的般若妙智,領悟「自身是佛,身外別無佛;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再借由回佛堂禮敬仙佛,而「借相明理,借假修真」,效法聖神仙佛的慈悲及智慧,學習大德前賢們的修辦道精神,學行並重,福慧雙修,培德積功,代天宣化,渡化成全有緣。



  活佛恩師說:「佛堂處處是玄機」、「道是給人解脫的,不是給人寄託的」。可見佛堂是天命道統傳承永昌、眾生慧命永續的聖地,是明師傳授「三寶心法」的清淨地,也是眾生身心靈的安定所、解脫處、成佛的改造所,也是學習、歷鍊、成長的福生地。若能真心在佛堂學道修道辦道,必可顯發「自性佛堂」的清淨莊嚴,且變現「無處不是佛堂、道場」之境,呈現萬家生佛的「個個彌勒,處處佛堂」蓮花邦。



  三世諸佛菩薩,皆從自性出;一切萬法、十二部經藏、諸形萬有,亦從自性出;故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能自見本性,即是見性之人;悟即佛,迷即眾生;若能明白「佛即眾生」,當下直契如來地,超氣入理矣。自性既明,即所謂「神明神明」!自家的神若明,則念念皆從自性中流露清淨心,無住無為地做利益眾生的一切善事。如此,眾生即是佛!人人不離自性,顯發良知良能,便是諸佛菩薩的化身;而一座座的清淨佛堂隨處變現,佛國淨土也就無所不在,即使身處五濁世間,亦同蓮花淨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