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新書推薦-「臺北軼史」書評

 

新書推薦-「臺北軼史」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曾出版《古松山方志:錫口十三街庄的人與事》、《二戰前後左派音樂影劇對臺灣的影響》的王受寧,這次更全面地寫下他年輕時代的臺北記憶,為60、70年代的臺北留下註腳。



  本書也收錄王受寧投入地方文史導覽後的研究,包括臺北史研究、民間文學淺談,及寺廟禁忌與傳統建築研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受寧




  台灣台北市人,祖籍南京,民國24年生。已在台北經歷65個寒暑。



  學經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北師音樂科;國立藝專影劇科演導組;曾經獲得68年第二屆兒童劇展導演獎;民國46年第八屆全省音樂比賽聲樂組第二名;民國49年5月30日演唱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快樂頌〉擔任男高音獨唱部份;民國49年9月4日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個人男高音獨唱會;民國51年在「美國之音台灣點滴」節目中演唱中國民謠;民國56年10月在「台視電視樂府」首次演唱普其尼的歌劇選粹〈波西米亞人〉,演唱詩人魯道夫男高音詠嘆調〈妳好冷的小手〉,以及演唱四重唱、二重唱以及負責演出策劃。民國62年11月25日在台北市國軍文藝中心演出義大利歌劇《鄉村騎士》,擔任男主角飾演「杜利度」。以及在中華合唱團、台北教師合唱團、國光合唱團等擔任獨唱。



  早年曾經隨申學庸老師學習聲樂多年,繼後又向國際著名男高音伍伯就學習聲樂。因為父親早逝,沒有出國深造。繼後另外也在各大報撰文以及國語日報連載小說《精衛填海》。



  民國84年3月第一期史蹟解說員研習班結業的解說員。曾經參加台灣史蹟源流研習會多次,並獲得86年度台灣史蹟源流會論文比賽佳作獎〈道教與古寺廟研究〉,行天宮首任導覽組長,曾經在社教館、行天宮圖書館及台北市立圖書館,擔任人文講座講師,也是信義、松山、新莊等社大的台灣史講師,過去在台灣大學古研社以及漁村社擔任史蹟指導老師,並在台大教室為漁村社講授〈台灣建築之美〉,也曾帶領同學們在北台灣各地史蹟勘考。現在是文風藝術古彩文史學會執行長,松山錫口饒河街文史鄉土街解說站召集人,並帶領志工在慈祐宮饒河街週六夜間導覽。


 

目錄








〈從民間認識臺北〉

大航海時代臺北地區與福爾摩沙

漢民族在北臺灣

清廷時代臺灣南北文化比較

日本時期的臺北地區

日本時代臺灣五大家族

追尋臺北記憶

臺北眷村介紹

藝文臺北

結語



〈淺談民俗典故與民間文學〉

典故

傳統建築

民俗文學

傳說

神話

民俗活動

結語



〈寺廟之美感與禁忌〉

從勘輿來看

結語



〈北臺灣傳統建築介紹〉

建築名詞

臺北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

鹿港天后宮

臺北保安宮

臺北孔廟

其他建築

古厝

公共設施、行政機關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局長 董呂錦茹




  王受寧先生熱愛臺北歷史古蹟文化,投入臺北史學研究長達30餘年,為了喚回大眾對於臺北的歷史記憶,除在本市文獻會定點導覽,是文獻會最資深的史蹟老師,也帶領許多文史團隊,走讀宜蘭到鹿港的各處古蹟,更曾在松山慈祐宮成立觀光夜市鄉土文史解說站,每週末晚間帶領解說員為市民講述松山錫口歷史,風雨無阻,數年來如一日。王受寧先生秉持對於臺北文史之熱情,積極投入相關研究與導覽解說,讓更多市民了解臺北城的發展與演變,也於民國九十七年榮獲本市傑出市民,名符其實、當之無愧。



  本書中所記述的都是王受寧先生對於臺北城市發展的融通記憶,其以生動的文筆及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新一代市民重新體驗臺北的歷史采風與人文之美,更是本市傳承與創新的活水源頭,我謹以此序,感謝王受寧先生對於臺北文史研究的深耕與傳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